中國新聞周刊11月11日報道 發生火災時,應急燈沒有亮,感應噴頭一滴水都沒有噴出來,多位商戶對于商廈的消防演習沒有任何印象。
11月9日,星期二,全國消防日。
按照慣例,全國各地將舉行消防宣傳活動。在吉林市最為繁華的琿春街,成群結隊的商戶們卻站在吉林商業大廈外的雪地上,盯著警戒線內財產核查人員的一舉一動。
四天前,一場大火讓這座有20年歷史的百貨商廈變成廢墟,似乎沒有人比商戶們更能體會今年全國消防日的活動主題:全民關注消防。生命安全至上。
11月5日,吉林市商業大廈發生火災,造成19人死亡,24人受傷,家電、服裝、鞋帽、家具大多化為灰燼。
消防車遇阻
戴著安全帽的財產核查監督工作組人員進入了張景全的鐘表店,40萬的貨品已灰飛煙滅,但張景全卻無心顧及,站在1.4公里外的吉林市政府門口,他不停地搓手,等待著“談判”的消息。
這已是災后的第二次“談判”。部分商戶來到吉林市信訪局要求政府出臺賠償措施,并盡快幫助商戶找到新的經營場所。“賠償是其次的,首先要幫我們解決一個糊口的攤位。”張景全猛地嘬了一口煙。
管理之亂
盡管此次事故調查結果還未公布,但吉林市副市長崔振吉在火災通報會上坦承,此次重大火災存在著安全隱患和管理問題,個別人存在僥幸心理。
得知商業大廈失火的消息,李麗(化名)并未驚訝。她曾經是商業大廈內一個普通商戶,最終憤然離開。
吉林市商業大廈始建于1987年,隸屬于吉林市城市綜合開發公司,于1990年3月15日試營業,1992年改制為民營企業,1993年開始擴建二期工程。